白明 官方网站

http://baiming.zxart.cn/

白明

白明

粉丝:1019857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1965年9月生于江西省余干县。1990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学习。199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艺系讲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IAC会员,...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更多>>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心灵的桃花源——白明的艺术

    

    台湾在商业挂帅政策下,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与商业领域的拓展,都市的疆域不断侵吞边缘田地,在水泥丛林中生活日久,很多人都遗忘了曾经存在的草原、池塘、大片稻绿及上面流动的清新空气。整个社会垃圾信息太多,政治强烈对立,人文精神似乎越来越淡薄了。台湾在这种大环境下,因其接受大陆母体文化的传承,同时受到西班牙、荷兰及日本殖民文化入侵和美国强权文化的植入,很多艺术家竟然以守护传统文人水墨为己任,强调渡海三家(溥心畬、张大千、黄君璧)的纯正道统,讲究用笔用墨、水墨晕染、布局设色及气氛之营造,一切以前辈或大师为典范,彻底模仿,不敢有任何逾越,越接近乃师,越自以为得意。西画方面大部分学院出身的画家,是留日前辈画家的日系画家传人或少部分杭州艺专的学生,笔触、用色、构图、肌理的堆积均类似日本老师或学自百年前欧洲的类印象派画风;有部分自国外学成归国,却完全移植欧美各种当代绘画风格,却因不了解本国文化,空有西方新奇风格的空洞形式而已。只有少数的台湾艺术家自觉西方艺术理念不可取代本地文化,必须活化,必须起死回生,因此,努力深入了解传统,再摘取适合自己的本土元素,试图使材料、技法、精神在传统理念的审美上加以提升,让创作既有个人风格又有东方内涵及当代精神。如刘国松“革书法线条的命”,弃画笔而用非笔墨之技法,创造出西方艺术家无法画出的东方现代抽象山水。他别具用心地找到一种手工制造的纸,以画纸面密布的粗细纸筋抽离纸上墨渍,产生一种新的皴法。新思潮、新材料、新工具共同造就新的画风。他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现代绘画开拓者“五月画会”的会员。另外,萧勤则以纯粹的粗笔线条、温润的色彩在大量留白的空间营造出充满线条律动之美与空间的有机对应,充分发挥道家“大道无形”、“气冲太虚”之美。萧勤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现代绘画另一领航画会“东方画会”的成员。刘国松、萧勤不像传统水墨画家或印象派画家,后两类循规蹈矩依照前人或师长指示路线前进,花了大半辈子时光,怎么走都在老师后面。尤其是传统水墨,前面路上排满了大师身影。赵无极在自传中说:“中国画在16世纪后就丧失了创作力,以后的画家不过是抄袭汉唐的伟大传统,中国画成了一套笔墨技法,不再有想象力与个人创意空间。”他又说:“我不复制大自然,并避免陷入技巧的圆熟和重复。”吴冠中说:“我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在传统中受害的是模仿。”刘国松、萧勤还有赵无极、吴冠中都在告诉我们传统里有宝藏,也有更多僵死的糟粕,或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杂物。所以好的艺术家要能深入了解传统,能从传统残骸中删繁就简,汲取精华,创新是从,挣脱传统空壳,汲取传统养分而成长壮大。


  我们所了解的白明,即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体会,并把对西方抽象艺术的了解与中国文人审美情怀融进了创作的全方位艺术家。他做陶瓷、雕塑、画画,策展、听音乐、喝茶、坐禅;时而做陶瓷,时而画画或雕塑,最近又开始画水墨,都有很好的成绩。原因在于他除了对大中华文化有深刻的体会认识外,日常生活品位即离不开琴棋书画茶等精神生活。他每件作品都来自亲身体会,感知材料特性美感,凡事亲力而为;最重要的是,他浸淫在大中华文物的高雅、宁静、单纯、简朴的情怀中,维持清明的知觉、敏锐的直觉和自信并长期坚持下来。他知道什么是他要的,什么要舍弃;如艺界禅行者,尽量抖落材料、色彩、形式等各种不必要的葛藤,追求单纯、清明、温润,甚至有些孤寂的审美观。就像鲁迅说的:“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除,毫不可惜”。


  白明对材料及创作理论的洁癖是与禅宗的纯朴孤寂及极简主义(Minimum Art)的单纯、简约相通的。例如陶瓷,他以做洁净的白瓷为主,釉色以青花为大宗,再搭配少量画龙点睛的釉里红。中国是世界陶艺的原乡,青花瓷更是名满天下。白明青花瓷的泥土是经过了仔细研究选料,找


  出软硬粗细合宜做陶泥的混合土;釉药也是以传统的釉料调合配比而成;釉之彩绘则是仔细把水墨线条经过3D思考后,以植物花卉用书法线条经过图案化与平面立体化构思后绘成的。这种“白氏”风格的青花瓷,温润细致而纯净,极富中国文化底蕴。看白氏瓷让我想起禅宗的诗:“始从芳草去,又逐落花回。”他的陶艺雕塑与装置,例如《古城窟系列》、《大汉考》、《过程》、《风水石》、《管锥篇》等系列,也是在极简中充满沉静却又富跃动的生命力。


  就像白明的青花瓷,精简选择单一材料与表现手法,直击东方传统陶瓷文化最精彩的核心。他在绘画上也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水墨道统的向往与尊敬,并融合了他对当代抽象绘画的深刻了解。而做陶瓷对他画抽象画有极大的助益。他既回避了大部分大陆艺术家必走的以写实基础(苏俄传入之社会写实主义)的具象绘画,又要坚持他对媚俗、小巧审美的反动,走向严肃、气派、庄重正统的审美倾向;那么,他必须在想法、材料与色彩或技法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他在陶瓷的经营日久,对非绘画性肌理、质感、画面不同效果的经营与表达绝对比一般平面画家深厚许多。也因此,绘画上白明以独创性材质在画面上与色面、线条有机融合,塑造出异于西方油画肌理或从写实主义发展出来的新肌理、新思维、新材料组合产生出的新风格,那是象征的、隐喻的、温润的、低调的,而又耐人寻味的。他内心幽微的感受及文化素养就在这凹凸软硬中默默诉说着心中的“桃花源”。


  白明在做瓷、画油画外也画大幅纸上水墨。从黑到白的“墨分五色”中,它用染、泼、洒、滴、画,甚至用火烧或茶渍染纸,在一片静寂中,充满了单纯笔墨游走之舒展,以无形蕴有形,尺幅内有无穷天地,既是画,也是视觉的诗。


  自康定斯基到蒙德里安,他们把几千年具象绘画传统推向纯抽象的领域。康定斯基是感性与音乐性,蒙德里安则以造型为美的核心。他们把抽象绘画推离文学性、自然模仿性、说明性及故事性,而达到绘画元素组合的纯粹美的存在。在大陆,抽象绘画始终曲高和寡,属于小众的艺术。白明在绝大多数乡土写实、政治波普、玩世卡漫等具象绘画充斥之画坛中,坚持他的抽象风格,不学西洋人的舌,也不学自家人的舌,忠于自己的坚持。这条路是孤寂的,而且没有前例可循。不过,白明似乎胸有成竹,以沉静而自信的心态继续追寻他艺术的原乡—心灵的桃花源。


                    (作者系东方画会会员、亚洲国际美展会员,台湾著名画家、艺评家、雕塑家)

                                                                            钟俊雄